2002至2023年間,資料顯示國內使用口服墮胎藥RU486共計超過逾300萬顆,平均每年有近4.6萬人次於懷孕前7周內即使用藥物達到人工流產的目的。此外,去(2024)年龍年人口統計資料指出,出生人口僅達13.4萬人的情況反應了「龍年效應」失靈。
然而,某些求子的夫婦卻是想盡辦法卻也無法如願;更令人難過的是明明已經懷孕了卻又經歷了非自願流產的經驗。
2002至2023年間,資料顯示國內使用口服墮胎藥RU486共計超過逾300萬顆,平均每年有近4.6萬人次於懷孕前7周內即使用藥物達到人工流產的目的。此外,去(2024)年龍年人口統計資料指出,出生人口僅達13.4萬人的情況反應了「龍年效應」失靈。
然而,某些求子的夫婦卻是想盡辦法卻也無法如願;更令人難過的是明明已經懷孕了卻又經歷了非自願流產的經驗。
「催化劑」這一個名詞對於大部分的人而言應該不會陌生;同理,「臨界值」應該對大多數的人來說也是耳熟能詳才對。
冷水必須達到「臨界值」的攝氏100度才會煮開,這一個現象代表一個疾病的發作絕對不是一夜之間;相反地,這一個疾病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累積才能出現的情況。
臺灣地區每年新發生糖尿病患者數約16 萬人,且絕大多數為第2 型糖尿病。其中,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肥胖,亦即較與飲食有關。
2024年4月份的科學報導(Scientific Reports)期刊中一篇以增加糖尿病風險之食材的研究論文結論指出,實驗中被餵食貝類食物的老鼠對血糖的容忍度也較低落外,喜愛貝類及肉類食材,即使是瘦肉的婦女也有較高罹患糖尿病的風險(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598-024-59491-9)。
維他命B12(Vitamin B12)是人體非常重要的水溶性維他命,因為維他命B12可以幫助形成紅血球,並讓紅血球正常的運輸氧氣到身體各個器官,幫助身體的神經系統正常運作,包括幫助神經細胞的形成和維持,並有助製造DNA。
然而,有好的一面就會同時存在有壞的副作用。2018年癌症流行病學期刊(https://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abs/10.1002/ijc.32033)就刊載一篇體內的高濃度維他命B12與肺癌風險存在正向關係(higher vitamin B12 concentrations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overall lung cancer risk),2019年一篇針對國人喜歡攝取的葉酸及維他命B12的研究也顯示,這二種東西會增加大腸直腸癌的風險(https://aacrjournals.org/cebp/article/28/2/275/71897/Folic-Acid-and-Vitamin-B12-Supplementation-and-the)。
黃帝內經在素問卷的四氣調神大論篇中提示世人「春三月,此謂『發陳』,天地俱生,萬物以榮,夜臥早起,廣步於庭,披髮緩形,以使志生,…..,此春氣之應,養生之道也」。什麼是「發陳」?原來就是利用春陽發洩之機,退除冬蓄之故舊的機制。
「酸入肝」的原則告訴我們「酸」能夠調節「肝」的功能;此外,「肝主情志」也就是現代人最關心的「壓力」問題,。然而,「酸」卻最會導致「收引」,也就是類似抽筋的現象,因此,在帶有「酸」味的水果中,又考慮到必須能夠達到有緩和目的之「甘」,兼備「甘」及「酸」二者 味道的桑椹顯然就是當仁不讓了。
農曆新年意謂春天的來臨,也就是把握養肝的日子不能忽視。
人體跟大自然一樣存在著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的自然律令。冬天過了之後的春天代表著身體處於升發的狀態,換句話說,春天的養生尤其比其他的季節更重要。
在寒冷的天氣盤旋不去的日子裡,不管是老年人或者是有年輕人都在擔心血壓會不會升高,甚至於是面臨中風的風險。
一般人所謂的中風在中醫理論中歸類為「真中風」,病機在於正氣的虧虛,飲食、情志、勞倦內傷等引起之氣血逆亂,產生風、火、痰、瘀,導致腦脈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;根據腦髓神機受損程度的不同,分為中經絡、中臟腑之分。雖然多見於中老年人及四季皆可發病,但以冬春兩季最為多見。
無可諱言地,服用西藥後的副作用僅僅在藥袋上匆匆幾項帶過罷了!至於會致命或造成終身困擾的副作用更是絕口不提。
抗生素對於現代的人而言應該是耳熟能詳,但對於其所帶來的副作國人大多是駝鳥心態,視而不見或者是存著「不會那麼倒楣」的態度。